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

2011-05-26 07:49:40.0   榆林华栋中学   点击数: 191次

课改模式下的巧用教法、活跃课堂

               ----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

洪德旺2011年2月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的把学生放在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如果再能做到巧用教法、活跃课堂,则能事半功倍、效果更佳。

理想的学校教育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过程。在众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兴趣也是活跃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坚实基础。

一、巧用课堂引言

课堂导入既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艺术。设计得好,它能优化知识结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沟通师生情感,使学生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感悟语文,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 戏曲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景的作用。

1.利用课堂情景导入

在讲生物资源时,我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乱哄哄的,学生还在热烈讨论刚才的考试。我趁机一本正经地说:"教室里有这么大的噪声, 本人建议在此植些树吧!"学生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摸不着头脑:树与噪声有何关系?此刻,我在黑板上快速写下"生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区",讲:"森林有一个重要的环境效应——减弱噪声。"学生马上集中了注意力,开始认真听课。

2.设置悬念导入

在讲"日界线"时,我这样导入:"有一双胞胎姐妹,妹妹却比姐姐大一岁,这是为什么呢?"提出这种悬念、疑问,促使学生去思考和探寻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3谜语导入

谜语,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我国民间文学宝库的一份珍贵的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讲中国的疆域时,我运用这样的谜语导入: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边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这是什么呢?通过猜谜语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顿时充满激情。

4.谚语导入

谚语是短小精悍而富有哲理和科学性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民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经验、知识的总结。

谚语中有许多涉及到中学地理教学方面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引入西北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学习。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谚语来引入高山气候的学习。这些谚语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迪其思维。

5.诗词导入

我国文学宝库中众多的优秀诗文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为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诗词导入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用诗词恰当地导人新课,可以营造活泼欢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使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引入赤道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赤道地区特征的理解。

在讲我国跨世纪的三峡工程时,可引人毛主席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词句,来说明三峡工程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和几代领导人建设三峡工程的夙愿以及现在建设三峡工程的重大意义。

二、巧用古诗文

   把古诗文中的优美的诗句,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

例如讲地形时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讲气候垂直分布时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讲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时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讲森林能美化环境时用"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

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讲陡崖时用"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庐山)。

这些诗犹如"味精"一般使地理课堂更增添了一番风味。

三、巧插趣味故事

在地理课堂中可以用地理故事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讲"气候"一节时,可讲《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位地理气象学家。他并不是祭神而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气象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性胜利。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学习地理热情就更加高涨。

又如讲"西亚"一节时,讲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白色长袍。讲完后,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西亚气候干燥,白色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故吸热少,能降温。从而使学生对西亚气候特点有不易遗忘的长时间记忆。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精髓之一就是把学生真正作为课堂的主人,能从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按照这种精髓来设计。只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效果就能得到明显提高。